互聯網觀察(十二):金管會居然說台灣的Fintech在世界上沒有比較差

[政府對Fintech無感 所以可以擋住Fintech的浪潮?]
今天看到新聞,金管會說:「我們在Fintech沒有比較差!」
如果我們沒有比較差,那為什麼去年Fintech評鑑世界前一百名沒有台灣的公司?但是中國美國的公司都有,甚至還有印度的公司?而我在幫國內銀行上課之時,聊到關於Fintech核心的大數據,得到的回答都是「建置中」,而中國的阿里巴巴做的阿里雲大數據不但在中國稱霸,還誓言要在日本市占20%,更別提還有百度雲跟騰訊雲的大數據。

還是我們的金管會認為,只要不開放,台灣就可以不受衝擊?Fintech的浪潮,是因為消費者想要有好的體驗,想要方便的在網路上辦理銀行業務及買金融商品;是因為銀行在中間賺的錢太多:是因為很多人想要利用自己的閒錢賺錢,而有些人卻跟銀行借不到錢。這個革命,是從消費者端發起的,不是金管會開不開放就可以阻止的了。


[英國跟新加坡的沙箱 不錯的導入方式]
中國的創新,以先用「試點」嘗試,成功之後全國導入的模式聞名。而這個試點,就對應到英國跟新加坡做Fintech實驗的「沙箱」。
7月22日,我去參加了台灣金融科技公司的金融科技創新小聚,開場的時候,王可言董事長就提到,他跟政府建言用新加坡跟英國用的沙箱方式,來做金融科技的創新,被政府官員以「我們等到他們建好,我們再來做比較好。」擋下。這反映了政府官員的心態,因為怕錯,所以不想先做。
你不先做,只有抄襲。等新加坡、英國、美國和中國相關技術申請了專利之後,會進入台灣,到時候,台灣的金融業,就只好繳專利授權費。到時候,不要說進軍世界,而是連台灣都守不住。
台灣現在不做,等新加坡、英國、美國和中國相關技術做好,申請了專利之後,會進入台灣,到時候,台灣的金融業,就只好繳專利授權費。到時候,不要說進軍世界,而是連台灣都守不住。
可以不要再鴕鳥了嗎?

[Fintech跟大數據的建置 刻不容緩]
台灣因為市場不大,以前又重硬輕軟,以前並沒有太多的大數據需求,所以到目前只有幾家發展出大數據,面對產生大量大數據的Fintech及物聯網,台灣很多業者還沒感受到大數據的急迫性,總是以為,「我不要碰大數據,找微軟、IBM來做就好!」,「我等別的公司建好大數據,我再挖人來做就好!」殊不知像阿里巴巴,西元2009年就開始做阿里雲,現在才有這樣的能力。就像馬雲說的:「二十一世紀的石油是數據」而這樣寶貴的資源,台灣要讓給IBM、微軟嗎?而台灣的老闆開始做了,會不會落後別人一大段時間?
台灣現在大數據的典範,是簡禎富老師幫台積電做的大數據,成功到現在已經兩年了,但是我看到台灣到現在很多公司都還在猶豫,還在想,我過去成功了,春天一定會再來,我會賺同樣模式的錢,殊不知,世界已經變了,現在選擇很多,是買方市場,你不改,消費者會逼你改。
趕上Fintech的浪潮,建置大數據,這件事很緊急,刻不容緩。


[結論]
1.全世界前一百名的Fintech公司沒有台灣公司,是個警訊。
2.Fintech的浪潮是由消費者的需求引發,不是政府單位擋得住的。

3.趕上Fintech的浪潮,建置大數據是要馬上進行的事。

裴有恆

現為昱創企管顧問有限公司總經理,多家公司的顧問、新北市工業會會務顧問與生產力4.0委員會委員,以及多家媒體的科技專欄與特約作家,同時也是趨勢觀察者。講授與輔導課題有物聯網、人工智慧、Fintech、工業4.0、大數據、產品創新、服務創新、商業模式創新與專案管理。現在同時也是Google查詢物聯網顧問、物聯網教練、AIoT教練、物聯網講師丶AIoT教練丶AIoT 顧問丶數位轉型教練丶數位轉型講師人名第一名。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