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戴 人類裝飾與保暖的需求 科技的衍生]
穿戴對人類是非常重要的,有保暖、裝飾等功能,錶更是人類掌握時間的重要工具,而更可以顯示擁有人的身份地位。
第一台穿戴式電腦,是Edward。O。Throp針對他對增加賭輪盤勝率的想法,跟laude Shannon在西元1961年做出第一台以12個電晶體約香煙大小的裝置。他戴著這樣的裝置藏在身上去賭場確定可以增加賭贏機率。
圖:在博物館內Edward。O。Throp的第一台穿戴式計算器 圖源:http://gizmodo.com/casinos-and-con-men-the-hustler-origins-of-wearable-co-1718085809
[第一台穿戴可計算手錶Pulsar誕生]
西元1972年,第一款可計算手錶Pulsar由日本的SEIKO公司發表,1982年SEIKO生產了Pulsar NL C01可儲存24個數字的第一台使用者可編寫記憶體的手錶。
圖:第一款Pulsar手錶 圖源: http://www.wareable.com/smartwatches/smartwatch-timeline-history-watches
[穿戴式計算之父 做出一系列穿戴式眼鏡]
在西方被稱為穿戴式計算之父的多倫多大學教授Steve Mann利用電腦跟眼鏡的結合,做出了從1980年代開始一系列的穿戴式眼鏡,後來還有通信與擴增實境的功能,比Google眼鏡早了很多年。
圖:Steve Mann的智慧型眼鏡 圖源:https://en.wikipedia.org/wiki/Steve_Mann
[Garmin做出第一隻GPS手錶]
西元2003年,Garmin針對運動專業人士市場,發表了Forerunner 101跟Forerunner 201兩隻黑白螢幕的液晶及GPS定位功能的手錶,從此Garmin開始做一系列的穿戴式手錶與手環的裝置。
圖:Garmin Forerunner 圖源:http://www.wareable.com/smartwatches/smartwatch-timeline-history-watches
[Nike+iPod Nano的運動結合]
西元2006年,Nike跟Apple合作做了Nike+iPod,就是將iPod加上一個感測器及一個可跟iPod Nano結合的通信接受器。使用者運動後的資料立刻可以同步到iPod Nano。
圖:Nike+iPod Nano 圖源:http://www.wired.com/2006/11/nike-ipod-surveillance/
[2007年Fitbit誕生]
西元2007年James Park跟Eric Frienman兩個人合作成立了Fitbit公司,西元2008年9月9日的Crunch50會議,發表了他們第一款產品Fitbit Tracker,一個利用類似Wii遙控器的三軸加速器來感測用戶的動作,利用記錄下來的數據計算行走距離、消耗的卡路里、地板攀升和活動持續時間與強度,透過追蹤使用者是否有睡眠時躁動來量測睡眠品質,所有資訊會透過一個OLED顯示器顯示,
圖:Fitbit Tracker 圖源:https://en.wikipedia.org/wiki/Fitbit
[2008年台灣第一家穿戴裝置公司蓋德科技成立]
西元2008年,台灣的蓋德科技(Guider)成立,2010年做出台灣本土品牌第一款主動式RFID的手錶,後來開始跟台灣的醫療院所合作,以老人照顧與個人健康為主軸發展。
圖:蓋德的第一支手錶 圖源:http://www.guidercare.com/about-us/
[2011年Jawbone第一隻智慧手環up誕生]
西元1999年成立的Jawbone公司,在2011年推出第一支智慧手環up,可測試睡眠、運動、速度、卡路里、GPS位置。
圖:Jawbone Up ,圖源:http://www.techradar.com/reviews/gadgets/jawbone-up-1145335/review
[2012年Magellan Switch、Sony Smartwatch、Pebble手錶、Google 眼鏡誕生]
西元2012年台灣的神達電腦利用自己在美國的品牌Magellan在美國CES發表針對健身市場具GPS功能的智慧手錶Switch及Switch up。
同年SONY發表了他的第一支智慧手錶Smartwatch,這支可與Android 手機連接並顯示Twitter及Facebook的訊息,具備GPS功能。
同年Pebble智慧手錶在Kickstarter上的募資籌得了1026萬美金,遠高於原來的目標10萬美元,Pebble智慧手錶使用電子紙的技術,黑白紅橘灰五種顏色可以選擇。可以跟Android和iOS作業系統的智慧型手機直接整合,具備支援簡訊、應用程式訊息到Pebble、中文來電顯示、手錶上接聽/掛斷/靜音,及查找手錶及在Pebble跟手機連接狀態下遙控手機發出聲音等功能。
同年4月Google發表了Google glass眼鏡,第一隻結合擴增實境與語音操控功能的連網穿戴式裝置出現,Google眼鏡一開始很受期待與好評,但後來因為會在別人不知情的狀況下被攝影,引起很大的隱私權的問題,現在已經下市,Google認為這樣的眼鏡會應用在專業市場中,現在Google正積極在研發下一代。
[2013年Samsung Galaxy Gear誕生]
西元2013年Samsung推出了自己的智慧型手錶Galaxy Gear,具備NFC功能及可從Samsung的Market下載App、內建190萬畫素相機,具備拍照、攝影功能,還可以跟手機同步,具備計步器功能。
圖:Galaxy Gear 圖源:http://cdn-www.xda-developers.com/wp-content/uploads/2014/01/Samsung-Galaxy-Gear.jpeg
[2014年Android Wear穿戴式裝置作業系統、小米手環誕生]
西元2014年,Google針對穿戴式裝置提出了Android Wear的作業系統。接下來很多廠商都使用這個作業系統,因為這些裝置可以與Android OS的智慧型手機之間有很強的「互通」連結性,不但可以接收手機上的訊息通知,也能操控手機開啟應用程式,進而減少手機的使用頻率。
同年,小米手環以79元人民幣的低價搶市,具備測跑/走路運動、睡眠功能,後來還增加了與小米體重機的結合,廣受歡迎。最近還推出可量測心律的新版本。
圖源:小米手環 圖源:http://www.cool3c.com/article/87341
[2015年Apple Watch上市]
西元2015年三月Apple Watch上市,有三種款式,還有多款對應的App Store。 不過Apple Watch的續航力不足,反應有點慢是在市場上被人詬病的,不過Apple Watch的時尚與品味,很受消費者歡迎,也肯定了在穿戴式裝置上消費者重視外在樣式的重要性。
從西元2014年起,穿戴式裝置就進入了風起雲湧的時代,百家爭鳴,不過小米手環與Apple Watch分別訂定了整個市場的低階與高階的價格限制,如果你的穿戴式裝置沒有特別的功能與定位,在市場上很難有銷售空間。
[結論]
1.穿戴式裝置種類繁多 手錶、手環、眼鏡都有
2. Google Glass開始了智慧眼鏡的紀元
3.Apple Watch代表的時尚,打開了穿戴裝置的新局面
[結論]
1.穿戴式裝置種類繁多 手錶、手環、眼鏡都有
2. Google Glass開始了智慧眼鏡的紀元
3.Apple Watch代表的時尚,打開了穿戴裝置的新局面
[穿戴裝置重要歷史年表]
西元1962年 Edward的Roulette-Computer發表
西元1972年 SEIKO發表由Hamilton製造的Pulsar可計算手錶
西元1982年SEIKO發表Pulsar NL C01
西元2003年 Garmin發表了Forerunner 101,第一隻有GPS功能的手錶
西元2006年 Nike+iPod Nano運動組合發表
西元2008年 Fitbit Tracker發表
西元2010年 台灣蓋德第一隻手錶發表
西元2011年Jawbone up發表
西元2012年 Magellan Switch、Sony Swatch、Pebble Watch、Google Glass、Nike+ Fuelband發表
西元2013年 Samsung Galaxy Gear發表
西元2014年 Android Wear穿戴式裝置作業系統、小米手環發表
西元2015年Apple Watch 發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