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器人取代自己工作的恐懼正在擴大]
我在講物聯網課的時候,發現學員很多有一種恐懼,當心自己的工作被機器人取代。
圖片來源:Aldebaran Robotics
現在人工智慧的能力的確有很棒的突破,它很快的學習,機器人學會了工作的模式,做的又快又好,所以對應的工作被機器人取代了。
[人工智慧 還是脫不了邏輯]
這整個過程,不就是建立工作模式嗎?只是人類是自己學習,現在是機器人學習,它的電腦運算速度快,它找網路上的資料快。而且它不會有情緒,不會莫名其妙罷工。
以Pepper機器人為例,Pepper會用他的眼睛(攝影機)攝影下客戶的表情,根據客戶臉上的表情來判斷客戶的喜怒哀樂,這其實可能比不敏感的人類還準,因為在高解析度鏡頭下,人類的表情會很細緻的分析,之前聽說Pepper會說冷笑話,如果這個冷笑話客戶不笑,就會上傳雲端,在雲端資料庫告訴大家這個冷笑話下次別說了。
但是,這是有問題的。問題在,人有個別的差異:A對這個笑話不會笑,並不代表對B也不會。讓電腦就這樣做會不會太武斷?當然,我們可以幫他因此微調修正模式,針對消費者個別做資料收集,然後讓機器人更能針對個別消費者服務人。而因為微調修正,所以一組機器一次學習一個東西,免得到時候搞不清楚是什麼問題。
[人工智慧的學習起點 是人類給他的方向]
所以,人工智慧只會學習人類要他學習的東西,如果人類一開始就幫人工智慧定義好要做哪些資料的合併學習,它才會學。
從這樣看,很容易找出邏輯規則的工作,機器人是很容易取代人類的。而跟邏輯規則越沒關係的工作,或跟人情感聯繫有關的工作,機器人就很難取代了。
之前有文章說到,即使是藝術家,機器人都很容易模仿,因為每個人都有習慣模式(風格)的,不過,藝術家的風格現在都有其他人在模仿了,機器人模仿只是用數據可以更精準的模仿,但是不會有靈感一來神來一筆的出現。這也可以解釋為什麼Google的AlphaGo在跟韓國圍棋冠軍李世乭比賽時,李世乭的不按平常習慣下棋的那一局,讓他贏了比賽。
[創造或找出自己的價值 讓自己不會被機器人取代]
機器人在學習後,可以把有模式的工作做得很好,但不能憑空聯想創新,但是人類可以。機器人大量取代人類制式化的工作後,相信會有很多新工作產生,只是,不是所有人都能夠立刻轉型又能在很短的時間內轉得好。
所以我在講課的時候,我都會強調,人要創造自己的價值,以前很容易被其他人取代的工作,現在很容易被機器人取代,像是銀行櫃台、工廠作業員、一開始都做找資料的資淺律師…
而對人的貼心服務其實是另外一個創造價值的方法,因為這類服務需要很強的同理心,這是人工智慧很難做到的。
[結論]
1. 機器人未來會取代有容易有固定模式的工作
2. 機器人無法取代邏輯低、情感聯繫、從心出發的服務性強的工作。
3. 創造或找出自己有價值的工作,才不會被其他人或機器人取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