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聯網的智慧教育 是協助人不是取代人]
之前網路上的數位影音教育平台興起,消費者可以自由訂閱自己想要的課程時,那時就有人說,學校老師將被這些平台取代。經過這麼多年之後,教育平台越來越智慧,現在還有物聯網設備進來一起協助,甚至產生了翻轉教育的新教育手法,但是老師的角色,並沒有因此而被取代,只是學生學習的管道變多,而且透過科技的協助,可以創造更棒的學習體驗。
圖源:http://smaftco.com/solution-1_Smart_Education.html
我自己本身是職業講師,從事企業內訓工作。因為過去的工作經驗豐富與邏輯力很強,我最擅長的是在學生的討論後給予點評,讓學生透過互動討論及我的點評後產生深刻的學習,這是網路學習平台所辦不到的。現在因為直播很發達,創造了在教學時,可以跟老師互動而強化了學員透過互動討論深入學習的機會。而高中以下的教育,因為必須有老師的參與與引導,老師不但有存在價值,而且透過數位工具的強化,老師還可以透過學生在雲端的行為記錄,作出分析,而做到根據個別特質引導,這也是政大教授張奕華的「Team Model智慧教室」的重點。
[智慧教育的重點 在於透過體驗給予好的學習效果]
因為本身是講師,我明白好的體驗可以加強學習的效果,透過很多活動與互動,創造的體驗,可以讓學習印象更為加深。我在上課時一直注意課程效果要能達到有料—>有趣—>有感—>有用的四個階段的進化,而智慧校園的設計就是透過物聯網設施、環境與社群達成這些效果, 透過協助老師,讓學員能夠更快樂的學習,這就是老師與學生的真正需求。
[大廠前仆後繼 但是並沒有滿足老師的需求形成口碑]
其實台灣很多業者都看好這個部分的需求,加入智慧校園的發展,以前的電子及軟體大廠像緯創、台達電、神通、宏碁、英業達、明基都紛紛加入軟硬整合服務,但台灣的這些業者過去與消費者太遠,並不習慣去接近消費者滿足需求,而且很多人又往往有迷思:「我提供的東西技術夠好,消費者自然會愛用。」消費者要的是滿足自己需求的東西,老師也是。智慧教室的產品要讓老師愛用,就一定要深度去了解老師的需求,尤其,這些產品,並不會因為它是高科技,就能讓學生就容易學習,幫助老師增加學生體驗與學習成果。
比起美國微軟、IBM、中國華為及韓國三星的透過電子書包和教育雲的投入,台灣的廠商在雲端整合性與協助教師提高體驗的部分並沒有這麼好,當然這也牽扯到是否能與各類教師深度合作,針對他們提出適當的教材設計。
不過也正因為現在做的並不是太好,誰只要真的能滿足教師們的需求,相對的會比較受教師們的喜愛,有更好的機會造成口碑,而形成教師們爭相採用,這樣才能提升愛用度,創造很大的業績。這個道理其實不只是智慧校園,在所有的產業都實用,在選擇眾多的狀況下,誰最可以滿足消費者需求,誰就能勝出,搶得先機。
[結論]
1.智慧教育是要幫助老師協助學生學習。
2.智慧教育是透過強化學習體驗協助學生學習。
3.智慧教育的切入,要從滿足老師的需求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