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觀察(十三):Fintech在台灣的創新與沙箱機制

[Fintech 擋不住的浪潮]
在做企業內訓的時候,我發現台灣很多企業很怕犯錯,而老闆講到創新,最喜歡叫一般員工上的課叫從「創意到創新」,還有「問題分析與解決」。但是這些企業的員工上了課後,常常並沒有真正的創新,其實老闆心目中是既期待又怕受傷害,害怕創新太大革了自己的命,又希望公司推出像iPhone一樣受歡迎的產品。
其實Fintech對傳統金融業也是一樣,希望推出消費者喜歡的產品,又怕Fintech真正的顛覆了自己的公司,讓自己賺的錢大減。


但是這個浪潮,其實在移動互聯網、物聯網、大數據、社群、雲端運算的風行下已經回不去了,消費者都在問,為什麼金融業這麼不方便?這麼不民主?尤其只跟我們隔一個海峽的中國大陸,因為互聯網金融的風行,在這塊早就已經超過台灣了。

[沙箱 也就是學校裡講創意實驗的實驗室 中國所講的試點]
在中國大陸上課的時候,發現那邊的人都很愛創新,尤其政府政策直接鼓勵「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研究之後,發現這根本來自鄧小平先生所提出的創新概念:「摸著石頭過河」、「黑貓、白貓,捉得到老鼠就是好貓」兩句名言及「以深圳為試點」的改革開放的政策。試點,其實就是實驗室的概念,實驗成功,才能擴張到其他地方,實驗發現無法成功,損失也只有試點。這其實就是最近很紅的「沙箱機制」:金融科技可以利用沙箱機制,做實驗,不然台灣在金融科技上的創新就會缺席,未來,可能成為外國公司的金融科技殖民地。

[精彩的創新小聚 尤其是10月7日的與立委對談]
台灣金融科技公司的王可言董事長就此主題辦了好幾場創新小聚,而我就參加了其中兩場。今天(10月7日)的這場是最精彩的,因為金管會蔡處長、許毓仁、余宛如跟曾明宗三位推金融科技最有力的立法委員,直接跟我們對談,讓我們了解台灣金融科技的可能進展。
教了好一段時間的Fintech,我非常欣賞曾明宗委員的遠見,當年他在當金管會主委時,找出了金融創新與固有體制間當時的最大公約數,雖然跟國際仍有落差,但是縮小很多,他今天的發言提到金融科技的未來方向:1.金融民主化 ;2.金融服務品質會更好;3. 資金獲得成本會更低。
余宛如委員在Fintech的努力是有目共睹的,她也告訴我們Fintech未來的修法需求,而且很多問題是卡在「跨部門協調」。她認為台灣應該很多部分要採負面表列「沒列的都可以做」的做法,才能引導金融創新。也讓我們知道其實聯徵現在銀行業因為是自己付錢所以不願把聯徵資料給新創用,這需要好好的溝通。而Fintech,如果能分開成立獨立單位,與金管會區隔更好。
許毓仁立委在Fintech上的質詢和一些努力都放在他的FB上,身為網友的我,也因此常常看到。他今天特別提到了互聯網界都知道的資料是未來的重要資產,台灣的金融資料不能外流給外國的公司(這點王可言董事長也一直強調),而台灣等級Fintech建立這段過程會挑戰權威。他最後提到台灣需要AI人才,目前台灣已經開始培育了。不過唸研究所時主攻AI的我,其實覺得台灣已經慢了,但是有開始總是好事。
最後金管會蔡處長發言,提到可以讓Fintech成立科學園區,這是很不錯的建議,但是法令要先規範好。



[台灣的未來要好 金融資料掌握在台灣自己手中很重要]
王可言董事長說的好,台灣的未來,掌握在台灣自己手中很重要。而開放Apple Pay、支付寶等交易行為讓台灣人購買的行為都在外商手上,我在後面聊天時有提到電子發票是另一個途徑,不過電子發票的主管機關是國稅局,現在相當保守,造成新創業者不少的困擾。
台灣其實有兩個很棒的公眾電子化資料,一個是健保21年的資料,另一個是電子發票,因為這些健康行為及消費者購買行為的資料,可建立大數據比對用的群眾模型,這個是台灣勝過很多國家的(我個人觀察是打遍天下無敵手),在物聯網 老人長照+穿戴式裝置 及 智慧零售 都可以創造台灣做到世界第一的優勢。

[結論]
1.台灣需要沙箱機制來協助創新
2.台灣在Fintech上有很棒的立委在奔走協助突破障礙。

3.台灣有世界第一的健保資料庫及電子發票資料庫,早點開放對台灣未來發展有極大好處。

裴有恆

現為昱創企管顧問有限公司總經理,多家公司的顧問、新北市工業會會務顧問與生產力4.0委員會委員,以及多家媒體的科技專欄與特約作家,同時也是趨勢觀察者。講授與輔導課題有物聯網、人工智慧、Fintech、工業4.0、大數據、產品創新、服務創新、商業模式創新與專案管理。現在同時也是Google查詢物聯網顧問、物聯網教練、AIoT教練、物聯網講師丶AIoT教練丶AIoT 顧問丶數位轉型教練丶數位轉型講師人名第一名。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