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戴式裝置 跟人類最密切接觸的物聯網裝置]
去年的聖誕節,美國傳出Apple Watch跟Fitbit的穿戴手環被列在最期待的 前15名產品之列,而台灣的HTC Vive頭盔,在三創園區在最近也有一個月的虛擬特展,我到了現場,發現排隊的隊伍好長,可見穿戴式裝置已經慢慢地為大家接受了。
圖:HTC Vive 圖源: http://phandroid.com/2015/03/01/htc-vive-valve-vr-headset/
[穿戴式裝置 最有「錢」景的三大類別]
穿戴式裝置,舉凡頭盔、眼鏡、衣褲、手套、襪子、鞋墊、手錶、手環、戒指、耳機…等等。因為跟人體距離接觸,所以常常也代表了情感及品味等等屬於感性的層面。2014年與2015年這兩年,各種各樣的穿戴式裝置一一出現,而2015年,更是有Fitbit手錶與手環、Apple Watch及小米手環三大裝置大賣(筆者估應該都超過一千萬隻)。
雖然穿戴式裝置有這麼多類別,但是就發展的情況看來,可以發現智慧手錶/手環、智慧紡織品、智慧頭盔/眼鏡是最有前景的。而其他類別,因為實物案例很少,現在我認為發展狀態還不明朗。
[智慧手錶/手環的應用 最常見也最多]
智慧手錶/手環在Apple Watch 2015年3月出貨後,跟時尚結合,並打著Apple品牌的這隻錶,雖然因為續航力不高,但是也正式成為有錢人的代名詞。Bitfit系列的跟瘦身/健身社群結合,和小米的平民化價格,讓這三個公司此系列的產品大賣,成為一般消費者的寵愛。
Garmin的智慧手錶/手環是針對運動員設計,不同的運動有不同產品線對應,根據2015年前三季的表現,在2015年的銷售量應為穿戴式裝置全球第四名。另外第三季異軍突起的步步高小天才,因應中國父母希望了解小孩行蹤以免被拐跑的心態,成為第三季打敗Samsung Galaxy Gear S2的新力量。
智慧手錶/手環也常常跟醫療保健結合,像蓋德的樂活天使700與Epson Pulsense 系列手錶在台灣就跟醫療院所合作,成為最好的健康紀錄,搭配大數據應用,相信可以成為個人很好的健康守護者。
圖:樂活天使700健康應用 圖源: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3BGihocealc
[智慧紡織品 守護與專業的應用]
智慧紡織品包含智慧衣、襪、手套、鞋墊,而現在大部份的智慧紡織品都是給運動員、嬰兒、病人、老年人與專業人員使用。
歐美開發了很多運動員專用的智慧衣,透過這些智慧衣,運動員可以知道自己的姿勢是否正確,身體狀況是否超乎負荷進入無氧,當然更可以避免運動傷害。嬰兒用的智慧衣可以監控嬰兒身體狀況讓其父母可以隨時監控,不必擔心因為意外來不及挽救。病人跟老年人用的智慧紡織品,主要在監控位置與身體狀況,即時回報與預防。而專業型的智慧紡織品則視需求而定其特別功能。
因為這樣的紡織品需要特殊的材料,所以進入門檻不小,但是因為需求明確,長期若跟健康結合是大藍海,這也無怪乎世界大二大運動品牌Under Armour宣示未來要積極進入。
圖:紡織所所做的消防員專用智慧衣 圖源: http://www.hdgroup.com.tw/home/?p=12063
[智慧頭盔/眼鏡 應用視覺的饗宴]
智慧型頭盔目前的設計都是有一套虛擬實境用的眼罩與高音質傳因系統,搭配雙手的控制器,而眼鏡的設計大都是以擴增實境功能為主,搭配其他的功能運作。也就是說這類的裝置,就是視覺的應用。
智慧型頭盔因為影音全包,可以讓個人很輕易地有個人豪華視聽享受而且可以悠遊虛擬實境世界。而擴增實境的眼鏡,就像之前的Google Glass一樣,可以有很多專業上的運用,像是外科醫生用來跟遠端另一個醫生用來同步開刀診療。
現在智慧型頭盔Oculus Rift因為跟PC、XBox One 3D遊戲結合,PS VR跟Playstation 4 3D遊戲結合而造成大家很多想像,我個人認為未來的個人3D影音享受會是更大的賣點。
圖:Google擴增實境治療 圖源: http://www.eettaiwan.com/ART_8800692618_480702_NT_d9b0669c.HTM
[三大類穿戴式裝置的比較]
針對三大類穿戴式裝置現有的狀況,我做出了以下的比較表:
穿戴式裝置是物聯網最早普及與運用的類別,而且就產業而言,可以看出來已經開始針對個別產業(運動、健康醫療照顧、特殊專業)發揮其特殊的作用,從越來越蓬勃的發展可以看出穿戴式裝置將在未來幾年內有很不錯的「錢」景。這也無怪乎去年Computex展覽穿戴式裝置與智慧家居的產品佔很大部分。不過要在這個大浪潮中取勝,好的產品加上服務讓消費者黏著、感動才是贏的王道。
[結論]
1.穿戴式裝置 智慧手錶/手環、智慧紡織品、智慧頭盔/眼鏡很有「錢」景。
2.智慧紡織品需要特殊材質,而台灣的紡織產業研究所有很多不錯的技術。
3.穿戴式裝置要消費者買單,符合消費者需求的產品加上服務才是王道。